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8篇
  免费   1073篇
  国内免费   572篇
电工技术   719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91篇
化学工业   1239篇
金属工艺   428篇
机械仪表   478篇
建筑科学   606篇
矿业工程   267篇
能源动力   255篇
轻工业   762篇
水利工程   154篇
石油天然气   407篇
武器工业   120篇
无线电   100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1篇
冶金工业   275篇
原子能技术   131篇
自动化技术   132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研究了炭黑分散剂HT-5在汽车胎面胶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炭黑分散剂HT-5可以显著降低胶料的门尼粘度,延长焦烧时间,提高炭黑的分散性。在轮胎胎面胶配方中加入2.5份时,胶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92.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岩溶缝洞型储层。为恢复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测井分析和地震资料解释等研究,并对全盆地茅口组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通过井震结合、残厚法和印模法精细刻画了茅口组岩溶古地貌特征。结果表明:①茅口组整体具有“西高东低”的岩溶古地貌形态,由西向东可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洼地等3个一级地貌单元,细分为残丘、坡地、洼地和沟谷等二级地貌单元;②广元—元坝—达州—奉节一线为岩溶盆地,茅口组残余厚度小于180 m,是在茅口期裂陷槽基础上继承性演变的地貌形态,裂陷槽内发育深水相孤峰段沉积;③蜀南—川中—川北一带为岩溶斜坡,茅口组岩溶作用较为发育,有效岩溶储层保存好,主要分布于岩溶残丘和坡地,而岩溶沟谷内的溶蚀孔洞大多被龙潭组泥质充填;④茅口期的川北剑阁—元坝—龙岗地区处于裂陷槽边缘,为浅水高能台缘滩沉积,为岩溶储层的重要勘探领域。该研究成果为优质岩溶储层勘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993.
994.
克深2气藏属于典型的裂缝性低孔砂岩有水气藏,储层基质物性差,裂缝发育。研究发现,根据传统认识建立的双重介质模型计算的气藏压力传播速度慢、气井见水时间晚,渗流特征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为此,结合当前各种静、动态资料,利用数值试井方法对气藏不稳定试井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值模拟机理模型,对该气藏井组干扰试井的压力传播时间、干扰曲线特征以及气井水侵特征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克深2气藏表现为断层、裂缝、基质“三重介质”的渗流特征,断层是气藏压力传播和水侵的高速通道。边水推进过程中,沿断层的水侵速度明显快于似均质裂缝储层,导致气井快速见水。研究提出的断层、裂缝、基质“三重介质”新渗流模式下的气藏渗流特征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机理研究表明:保持较低的开采速度,降低边部气井产量,同时优先对中、边部井间有断层的边部见水井进行带水或排水,可有效延缓边水沿断层向气藏中部的侵入速度,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95.
钻遇某些软泥岩地层时,钻井液上返过程中易形成泥包现象。为了预测钻井过程中所采用的钻井液是否会产生泥球,通过评价钻井液性能的常用设备,利用含水岩屑颗粒和一定粒径的钢球以及滚动老化模拟在井下岩屑随流体运动的过程,提出了具体的实验参数,建立了一种系统评价泥球产生情况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钻井液在即将使用的过程中泥球产生情况进行预测。实验结果与现场实况相符,得到所试用的水基体系易产生泥球的条件为:滚动时间为20 min,目标温度为90℃;所试用油基体系易产生泥球的条件为:滚动时间为30 min,目标温度为120℃;同时该方法得到的实验结果还可作为优化钻井液性能的依据,提高钻井过程中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6.
上扬子台地北缘川西北地区西北乡剖面在茅口组碳酸盐岩与吴家坪组碳酸盐岩之间出露一套厚23.8 m的黑色岩系,岩性主要为薄层硅质岩、页岩及泥质灰岩。针对西北乡剖面开展详细的牙形石地层学、有机岩石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这套黑色岩系中发现的牙形石为Jinogondolella prexuanhanensis、J.xuanhanensis和Clarkina postbitteri hongshuiensis,均为二叠纪瓜德鲁普世末期分子,确定该段黑色岩系沉积于茅口晚期,表明上扬子台地川西北地区在瓜德鲁普世末期开始发育拉张槽。详细的有机岩石学研究发现该套黑色岩系成烃生物以底栖宏观藻类为主,见少量大型浮游藻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套黑色岩系有机碳含量(TOC)为1.04%~32.58%,氯仿沥青"A"含量为0.03%~1.05%,整体上达到好的烃源岩标准。镜质体反射率Ro范围为1.0%~1.4%,Tmax值为440℃~460℃,牙形石色变指数CAI为1.5~2.5,Ts/Tm比值为0.35~1.43,莫烷/藿烷比值范围为0.05~0.39,C2920S/(20S+20R)值为0.39~0.65,C29αββ/(αββ+ααα)为0.26~0.58,表明有机质成熟度高,为成熟—高成熟。岩性特征、牙形石生态、成烃生物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综合研究表明,黑色岩系形成于较为深水的还原环境,水体具有较高的盐度。  相似文献   
997.
传统的数字式闪变仪研制主要根据IEC闪变测量原理将各环节的模拟滤波器转换为数字滤波器来实现,但数字滤波器的效果受限于采样频率和变换方法的选取。提出利用解析模式分解改进传统平方检测法的滤波环节,准确提取电压闪变包络信号,构建新型K-N互卷积窗函数,推导基于新型K-N互卷积窗三谱线插值修正算法,据此提出基于改进平方检测法和新型KN互卷积窗的闪变参数检测方法,开发基于虚拟仪器的闪变参数检测平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单一频率调制、多频率调制、电网频率波动、含有叠加谐波及噪声干扰的情况下,均能有效实现闪变参数的准确检测,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实现简单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8.
C/SiC复合材料表面高温瞬态温度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C/SiC复合材料制造的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瞬时表面温度监测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C/SiC复合材料瞬时表面温度测量方法。采用磁控溅射法结合电镀工艺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沉积了Ni-Cr-ZrO_2复合过渡层,采用磁控溅射法在Ni-Cr-ZrO_2复合过渡层上依次制备了SiO_2绝缘膜、NiCr/NiSi薄膜热电偶和SiO_2保护膜。对不同厚度SiO_2绝缘膜的绝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μm厚的SiO_2薄膜绝缘电阻值可达1.64×10~9Ω。对传感器静态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50~600℃,塞贝克系数为42.1μV/℃,非线性误差1.52%。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对传感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动态响应时间在微秒级,可实现瞬态温度测试。对传感器进行测温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能满足室温~600℃范围内瞬态温度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9.
The bioactivity of onion, particularly its oil, has gained increasing research attention. Preparation of onion oil is challenging due to its low oil content and abundance of water. In this study, pilot-scale drying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extraction was conducted for sample preparation. GC/MS and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nion oil and drying. Results showed that drying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sulfocompounds composition of onion oils. Dipropyl disulfide and dispropyl trisulfide were the most abundant compounds in fresh onions (accounting for 68.41% to 93.13% of the total volatile sulfocompounds). The total contents of sulfocompounds in vacuum freeze dried and hot air dried onion powder were 4.96% and 39.79%, respectively, which account for 24.59% to 48.89% of the total content. Dimethyl sulfides and thiophenes were the main compounds in the onion oils. The highest content of sulfocompounds was obtained in the oil of hot air dried powder. Pilot-scale hot air drying was the optimal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onion oil extraction. It enjoys lower energy lost, shorter process time, and higher quality of the oil compared with freeze drying. The results may be helpful for onion oil production and bioactivity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000.
蒋洪  张世坚  敬加强  朱聪 《化工进展》2019,38(6):2581-2589
塔里木盆地地区的英买、迪那等大型高压凝析气田目前仅对原料天然气进行了烃水露点控制,重烃回收率低,经济效益没有实现最大化,对此类气田进行凝液回收可显著提升气田的经济效益。现今适用于高压天然气凝液回收的流程主要为HPA(high pressure absorber)流程,本文在HPA流程基础上提出两种改进流程,即改进Ⅰ型流程和改进Ⅱ型流程。并通过SQP(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算法以单位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对3种流程进行操作参数优化, 并通过能耗分析表明:3种流程具有不同原料气贫富和压力适应范围,在贫气条件下,原料气压力在7000~8000kPa范围内,改进Ⅰ型比HPA流程更节能,而当原料气压力高于7500kPa时,改进Ⅱ型流程能耗开始低于前两者,且随原料气压力增加,节能效果更加明显。而对于富气,改进Ⅱ型流程能耗最高,改进Ⅰ型与HPA流程区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